至2024年,俄乌冲突的战火已远远超越了双边冲突的范畴,演化为一场错综复杂的混战。若对战场上士兵的国籍进行详细盘点,其结果恐怕会大大出乎多数人的预料。近期,为了填补兵力的空缺,俄罗斯竟然与也门的胡塞武装建立了联系。
一、俄军新互补强援——胡塞武装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于11月24日的报道揭示,俄罗斯军方利用两家也门公司作为掩护,以招聘劳工的幌子,在也门国内秘密招募雇佣兵,且已成功集结了数百名也门籍士兵前往俄罗斯。据内部消息透露,这些胡塞武装每月可获得2000美元的薪资,并有机会获得高达10000美元的额外奖励。
胡塞武装,作为植根于也门萨达省的扎伊迪教派团体,在阿拉伯之春时期于中东迅速崛起。2014年,他们成功控制了首都萨那,迫使当时的总统哈迪流亡至国外。尽管之后沙特等海湾国家组成了联军,试图削弱胡塞武装的势力,但并未成功。至今,胡塞武装仍然是中东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。
展开剩余75%军事专家指出,胡塞武装的作战特点与俄军有着良好的互补性。他们擅长利用无人机进行侦察,随后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展开硬碰硬的战斗。
在炮兵开辟通道后,胡塞武装会迅速跟进,运用运动战将敌人分割包围,并实施围攻。他们还会使用反坦克导弹和狙击手精确打击敌方的关键目标,展现出高超的战术素养和战斗力。
对此情况,英国媒体分析认为,这反映出俄罗斯军队可能正面临严重的伤亡问题,因此急需外部雇佣兵的加入以维持战斗力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
二、俄罗斯国内兵力不足,高度依赖外国雇佣兵?客观来看,俄乌冲突无疑成为了俄乌两国的巨大消耗战,俄军在冲突中确实遭受了损失,但相较于乌克兰,其伤亡程度明显轻多了。
尽管俄罗斯面向全球俄罗斯族人发出了参军的号召,鼓励他们加入俄乌战场,然而,俄军的损失并未达到英国媒体所渲染的“急需外部雇佣兵驰援”的境地。
据多方数据统计,在超过千日的俄乌冲突中,俄军的总阵亡人数约为12万,这一数字仅为乌克兰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,考虑到俄罗斯庞大的人口基数(超过1亿),这样的伤亡比例是相对可承受的。
俄罗斯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雇佣兵的行为,其本质与西方的某些考量不谋而合,即双方都希望在战争中减少本国青年的牺牲。
因此,俄罗斯选择从其他国家招募雇佣兵来“补充战线”。当前,随着西方援助的逐渐减少,俄军已逐步掌握了俄乌战场的战略主导权,乌克兰军队则处于崩溃的边缘。战场形势与西方所宣称的俄罗斯“陷入绝境”大相径庭,俄罗斯无需依赖国外士兵的招募来维持战斗力。
别看西方国家在这炒作兵力,咋咋呼呼的,其实背后是害怕俄罗斯把先进导弹技术作为交换,进一步交给胡塞武装。
三、胡塞武装高超音弹亮相,背后有俄罗斯暗中相助?观察今年胡塞武装所取得的一系列军事成就,其与俄罗斯在导弹技术上的合作与分享已不再是秘密。
今年3月,胡塞武装宣布成功研制出高超音速导弹,这一消息让人瞠目结舌。特别是在今年6月1日,胡塞武装声称再次对美国“艾森豪威尔”号航母实施了导弹攻击,这一消息更是震惊了国际社会。曾被视为装备简陋、实力有限的“拖鞋军”胡塞武装,竟能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发动连续攻击?
据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全球仅有中国、俄罗斯、美国、朝鲜和伊朗五国具备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能力。而在这五个国家中,中俄朝伊四国与美国关系紧张。
考虑到中国的外交立场,为胡塞武装提供此类敏感装备的可能性极低。同时,朝鲜和伊朗的高超音速导弹尚未服役,而俄罗斯则已有多款高超音速导弹在役。因此,不禁让人猜测胡塞武装是否得到了俄罗斯的“暗中相助”。
深入分析俄罗斯的三款高超音速导弹,其中“先锋”导弹主要用于洲际弹道导弹任务,显然不适合胡塞武装的需求。而“锆石”和“匕首”导弹则专注于反舰作战,能够显著提升海军对抗美航母的能力。结合红海地区的“袭船战”,这两款导弹正是胡塞武装所渴望的“杀手锏”。
去年巴以冲突再次升级后,胡塞武装已经成功封锁了红海航道,并对与以色列有关联国家的船只进行了攻击。一旦胡塞武装进一步掌握了俄罗斯提供的先进反舰导弹技术,他们对红海的封锁无疑将更加牢固,届时,西方的船只又要遭殃了。
发布于:河南省